大學生的生涯任務Check list-不是成績好就好

生活咖lifeholic
7 min readJun 20, 2019

--

大學四年除了玩樂和唸書,其實還要檢視自己生涯探索活動是否充足。

唸書不是只為了好工作,也要考慮好生活

什麼是生涯任務Check List,就是依照大學生的學習與生涯發展階段,建議每個階段可以嘗試的行為,用來增強自己的學習資源與成長機會、拓展人脈與建立支持系統、回顧自我與反思未來生活的要實踐什麼樣的人生理想。

首先,闡述現代學生很多「生涯早閉」的現象,並提出單純把書唸好、報告寫好的「學涯」,不一定就是能夠幫助自己找到與適應工作的「職涯」,更重要的是,很多人唸好大學,並找到人人稱羨好工作後,才發現這不是我要的「生涯」。

在大學教授生涯工作坊的經驗中,讓我知道,我們有太多優秀又努力的年輕人,但苦無明燈與導師指引,更多的是要求要求與挑戰,只要學生達成條件,鮮少去重視學生主觀個人的感受、思考、價值觀、創意、與個體特殊性,莘莘學子們都等著被塑造成單一的樣子,我真的看不到希望。

因此,我希望提供一些指引與刺激,使著大學生們可以思考我想要過上怎麼樣的理想人生,而非只待在柏拉圖的洞穴中追求著考試成績與工作報酬。

生涯早閉

「一樣米,養百種人。」「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365行,行行出狀元。」都是我們常說的俗諺。但是當我們去詢問高中生或大學生時,未來的想要從事的職業時,往往又很局限,甚至迷惘與困頓。

太多人生涯早閉的可能因

第一、是因為主流社會價值觀,就有職業尊卑、預期薪資高低之分,所以大家自然會選擇社會地位高與報酬高的職業,但其實並不了解該職業。
第二、學習環境本質上就沒有多元體驗、觀摩的機會,即使108課綱上路後,台灣人考試的精神,只是從分數變成追求履歷表現的軍備競賽。
第三、學生除人在同儕相處中,太少展現自我、測試自我、觀察自我、感受自我的閒暇空間,因為太多事情容易影響學生準備課業和有利申請大學的科展、奧林匹亞比賽、或相關競賽了,任何都有個分數,沒有分數的事,。

寶可夢的伊布,在我國小時,就只有3種進化的可能性,而到了2019年,伊布已經有8種進化的可能性,而今年隨著最新寶可夢世代出現,伊步即將會多出1~2種嶄新進化行。
我尊重生涯早閉者們的決定與努力,和他的可能會獲得的職業成就,但在努力往前奔跑的過程中,還是要偶爾慢下腳步來,才有可能看到不同的風景,思考人生是否除了在學表現、職業成就,就沒有自己渴望的事物了嗎?

生涯探索

生涯探索不等於學科探索
根據人力銀行統計55%大學生畢業後並未從與大學科系相關的科系,第一是學非所用、第二是不符合興趣、第三是在求職時選擇轉換跑道。

學校是提供教育的場所,但不保證學生的人生過得好、過得有成就感、過的豐富、過得金錢無憂,這都是個人的責任、選擇、與努力。

我們固然要認真於自己專業領域的知識、能力、與態度,但也要反思執業環境、未來目標生活條件、人生目標、與自身能力、興趣、與個性。大學生應該要在四年以上的學習歷程中,定期認識與檢視目前所學,澄清自已要什麼。

大學生生涯任務Check List

本文提出一個架構,提供即將就讀大學或大學生,來思考自己花了多少時間思考「自己喜歡做現在的事嗎?」「有想過這些事如何創造價值,讓自己可以作為工作呢?」「能力、興趣、與生活有通盤考慮過了嗎?」。

本架構沒有絕對,就是一個檢核表。隨著科系、個人特質、與環境因素,有些項目會變得格格不入,也有些項目很重要卻未提及,都請個人自行思考後添增或刪減。但希望使用者們可以在下方留言區分享你的增加與刪除的原因,讓這個檢核表可以更彈性與特製化。

總之,本架構認為,大一生要學著適應、大二生要透過大量體驗去認識自我所愛所想、大三生為了自己做出生涯計畫然後執行、大四生開始面對升學、求職、或其他的生活挑戰。

本檢核表都是基於生涯探索與活用大學資源提出的項目:
如果是未來的大一新生,可以作為參照表,一一執行;
若是升大二~大四、大五的學生,也可以反思看看,是否都有做到檢核表中,與生涯探索有關的活動。

暑期規劃

曾有調查結果顯示,家中收入高與低的學生,其實在低年級時,其學習表現並沒有不同,但隨著年紀漸大,差距越來越大,《異數》作者指出是因為有錢人家小孩的暑假可以充分地安排補習、夏令營等,但貧窮家的小孩,可能就無法參與活動、只能待在家協助家事、甚至打工賺錢。

而國外一年放假期間將近四個月,隨著每年有顯著差距的四個月不段累積,缺少資源的小孩其實並不是輸在資質,而是輸在總學習時數。

我像要特別分享,當初我在考多益的時候,基於心理學家對於心理測驗的愛,我特別去查多益這個測驗的相關資料,結果官方也有研究說什麼因素最能夠預測考試分數,結果顯示是總讀書時間。因此多益官方的建議就是學生已有系統與正確的方式不段累積自己學習總時數。

我們不是輸給資質、條件,但常常是輸給能持續的努力與投入。

《異數》這本書的核心就是一萬小時法則,任何人只要專心投注在一件事情10000個小時,自然就會成為該領域的大師。而我們在生活中,常常因為內心想法的恐懼、焦慮、擔心、自我批判,就認為不要做了,此時停止我們的是我們自已對於自己的不信任與惰性,而非我們真的不具備發生改變的潛能。

Gap Year or 出國交換

Gap year在歐美國家都滿盛行的,由於學生很有可能在高三上就確定學校,而到隔天九月開學,還有幾乎快要一年的時候,很多學生會利用這一段時間,好好嘗試自己未曾體會過的事物,當然很多人會當背包客去異國旅行,體驗不同的文化、食物、傳統、人物。

而我國學生通常很難有這種餘裕與可能性,都覺得高中、大學、繼續升學、或是找到好工作,十幾的人生很難有一段被允許與接納的「喘息時間」。

人生始於閒暇。

當我們一直努力著追求外在事物,那我們就彷彿機器人一般,完成被輸入的指定,但人應該要活著情感豐沛、感性與理性並重、富有理想與原則的生活著。因此,當一個人已經從國小不斷唸書到高中畢業,也是12年了,是時候跳出升學主義的框架,來看看自己的何去何從。

出國交換是獨立、反思、與體驗的好機會

Gap year其實應該要更多元與充滿想像,比如說,如果有人一直很想要開家咖啡店,那他可以利用一年的時間,好好地去學習與從事相關工作。但如果是出國交換,不但有半年至一年的時間,可以轉換環境嘗試獨立與嶄新的生活、認識新文化,出國交換在履歷上,如果安排得宜,可以替自身的履歷加分。

但基於華人社會,還是很難接受如此「廢」的一段時間,我建議大學生可以考量利用大學既有的資源出國交換。而出國交換的準備,請兩年前就開始準備,因為申請程序就要跑一年,在申請程序前的語言能力、推甄資料、與資金,都需要考量與準備的事情,在此不特別討論。

--

--

生活咖lifeholic
生活咖lifeholic

Written by 生活咖lifeholic

六位諮商心理師從理想到生活的Medium。 https://www.facebook.com/werlifeholic/ 臉書粉絲專頁為您選讀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