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確定了生命意義,才有意義。。
心流是正向心理學家提出,一種令人專注、廢寢忘食、高效能、與有益於自我的狀態,但心流如果是最優過程,那自我與理想,仍是自己的生命議題。
心流是什麼?
心流(flow)由Mihály Csíkszentmihályi提出,大意是指人進入一段忘我、專注且放大目標任務、無情緒與雜思、失去現實時間感、不覺得疲累的個人內在經驗。研究者相信,這種它命名為心流的內在經驗,存在每個人的經驗並有可能發生的,當我們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有越多的心流經驗,研究者相信會有更好的技能學習與進步,同時個人心理層面也會獲得滿足與自我肯定。
中文脈絡中的,廢寢忘食、庖丁解牛都可以算是一種心流經驗。
所以在研究者多年的研究下,他發現生活中的現實與個人心理之間,都有新流可以發揮作用之處,不管是運動、音樂、工作、人際相處、或是內在邏輯思考,只要人可以設定目標,在技能與挑戰維持一定的平衡下,人會進入心流模式,他也發現很多成功者都在自己的專業中處於心流模式。
所以心流大致有幾個優點:
一、高效能處理目標任務的心智狀態。
二、促使人處於一個專心於學習與完成目標的可能性。
三、心流可以使人精熟一項任務
四、心流可以豐富自我、給予正向個人生命經驗。
基於上述原因,很多人會想要追求「心流」經驗,期許自己的生活,能夠月心流越好。
心流不該被追求,而是被展現。
如果看了心流這本書,我想會被作者前三章的哲學思考、社會批判、還有對於人生的理論(像是神秘的精神熵)給嚇到。因為書都快唸完了三分之一,作者還是很努力的要討論,能夠我們為什麼要「心流」。而當作者充分解釋完他所認為的心流的脈絡與條件後,他介紹了心流會發生在身體、工作、思想、與人際中,意即只要人類能觀察與體會之處,皆是心流可能產生的產地。最後兩張,則是再次強調了心流就是要建立自己的人生的秩序,進而能夠豐富自己的心理與技能,得以實踐自己的人生計劃。
第一、心流本身就應該是最大的報酬。
如果你正走在自己專屬的人生道路上,哪有遲到或領先之分。
如果你正在在你人生專屬應該做的事物與方法時,你就已經獲得最大的報酬,而很多時候,心流的副產品剛好就是社會大中追求的名聲、地位、與金錢,但即使沒有,你至少心理上已經富足。
承接「心流不該不追求,而是被展現。」這句話。
我想要傳達的是,當我們把心流當作一種工具時,那我們就徹底誤會他了,就像是我高中唸書時,覺得不念補習班就絕對考不好,或是別人都補習了,我也補習好了,反正至少跟大家一樣。為了達成考上好大學需要好成績,因此才想要找某種方法讓自己獲得好成績,並不是心流,因為我們心裡看的是好大學,根本不在意與不重視學習這件事情(澄清一點,學習為了考好大學的人,跟學習能不能進入心流可以分開的,因為還是要看一個人有沒有對學習設定可以進入心流的能力)。
如果一個人根本不喜歡與投入學習,他就無法為自己對學習設定目標、培養技能、試圖挑戰、專注於過程,如果這個時候,就在一個人考試前給他考試的正確答案,請問他會直接背起來作答,還是好好研究每一個題的知識呢?
心流不是一種可以獲得成功的前置條件,更像是當自己調整好自我在大環境中的目標、想法、與動機後,自然而然產生的高效能結果。
因為心流一個很重要的定義是,做一件事情本身就是棒也最令人滿意的報酬,為了做這件事情才做這件事情。作者舉出了不勝枚舉的科學家、畫家、與哲學家,說明他們所追求的是專注從事一件事情的最優經驗。
因此,我認為心流使用時機是,環境、自我、與個人生命計畫的良好協調後所產生的高效能狀態。如果我們做一件事情,做得很好,但是破壞社會秩序、自我豐富與認同、對生命的滿意與生活品質,那我們也是徒勞而攻,甚至做越多、錯越多。
第二、心流只是跑很快,但不確保好壞。
心流本身使人上癮,有人可以對於性愛的技巧、過程、與回饋心流不已,但如果生命無法兼顧其他重要的事物,那麼一個人的生活也終將失序。像是當初屠殺猶太人的納粹軍官,在每天調度如何用最高效率的列車,將猶太人送往集中營時,也很有可能處在心流狀態中。而當青少年在生活中充滿能量,又苦無挑戰能夠讓自己體會心流時,他們可能就會追求械鬥、飆車、或是性行為。由於他們尚未建立好自己內在完整且豐富的「我」的架構。不太能確定自己該怎麼做、該追求什麼、該如何生活、該如何在每一刻的當下保持的什麼樣的感覺。
所以當我們比較能夠定為我自己是誰,和能夠看清楚自己想要去哪裡之後,才能夠善用心流,帶我們前往理想的應許之地。
第三、心流是整體生活的最優體驗。
心流在運動中、在性愛中、在音樂中、在品嚐中、在思考中、在工作中、在相處中、在生活的每一處中。而如果我們有反思過自己的人生,就可以知道自己生命中有哪些事情是自己珍惜的,像是家庭、朋友、伴侶、子女、工作、休閒等。
作者在心流的理論基礎中提出了,我們的生活常常或在一種沒有秩序、混亂、消耗我們心智與身體的負向狀態,作者稱之精神熵。我們為了要打破這種精神熵,就需要控制環境、調整心思,去讓自己能夠專注於當下與過程的設定目標、培養技能、面對挑戰。
而一個完整且健全的人,不會因為自己在某一項任務上,獲得巨大成功,就可以獲得完整且滿意的生活。就像當一個人的工作很成功,帶給家人許多付物的財富與金錢,但他如果未曾專注於伴侶與親子關係上,那麼他的家庭很有可能是疏離、冷漠、與有條件交換的。
而一個人之所以要讓照顧好自己的人生各方面,進而獲得完整的幸福。是自己的人生目標與意義,因為自己的幸福,只有自己能感受到,面對困境時,我們可以選擇讓環境壓垮自己的信念與自我價值觀,始終處在失序且損耗的狀態,或是我們可以嘗試著保持自得其樂、關注環境、尋求方法,讓自己累積養分,慢慢地變得越來越好。
結語:心流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心願
原諒我不太講產生心流的條件,因為作者都列點出來了,也有很豐富的操作方式,而我想要分享的是,作者在書中討論為什麼要心流的部分,就佔了本書的八成,因此我想這才是本書的核心精神。
當初,Mihály Csíkszentmihályi之所以想要研究心流經驗,就是因為他發現很多人無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回復自己的生活,但又些人又可以從中找到秩序、意義、與能量,他很想要找到這種能夠幫助人於逆境中存活與持續成長的原因,也就是他所發現的心流狀態。
而我念完本書所啟發的事,最重要的是,我們面對生活中的痛苦時,我們是處在負向且不斷被損耗的狀態,還是充滿信念、韌性、與持續學習與挑戰的正能量狀態呢?或許在我們追求「心流」前,應該先確定我們為什麼要進入「心流」。
延伸閱讀
給對本書有興趣的你,可以看看我追憶似水年華式的摘要。
就買來看了,看書本身就應該是最大的享受。
作者Mihaly Csikszentmihalyi(七森米嗨)的TED 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