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父母心–愛子女前愛愛自己。

生活咖lifeholic
6 min readJun 27, 2019

--

愛惜與疼惜自己,會讓你更有力量,更能夠好好地撫育孩子。

筆者/學校輔導老師

暑假到了,期末考也紛紛結束,不僅僅是小孩放鬆,父母也是鬆了好大一口氣。這一年作為讀者的爸爸媽媽們,請問您過得如何呢?想必是有好、有壞、有生氣、有難過、有感動,還有太多太多,說來辛苦,但也就到了此刻了。

邀請你回憶一下這辛苦的一個學年,給自己一些掌聲、感謝一下這一年支持著自己養育孩子的人們、也感謝孩子今年的表現,今年的你、今年的孩子、今年的親子關係如何呢?好與壞不重要,而是回顧與感受自己的狀態才重要,因為當你開始看見自己的狀態後,我們才能夠好好愛惜自己。

將父母自身的需求–擺第一

這是我去上薩提爾模式工作坊,所學習到,和體驗到最正確的道理,請讓我解釋給你聽。

1. 父母不好,孩子也不會好。

當身為主要照顧者的家長,處在疲累、情緒、與負向思考中,每天跟著自己相處的孩子是一定會感受到的。泰戈爾曾說:「復仇就像是條臭魚,帶著也讓自己臭醺醺。」而負向的情緒、思考、與狀態更是如此,如果我們沒有先照顧好自己,讓自己處在好的狀態,孩子一定會受到家長的影響。

身教永遠大於言教

因此,即時照顧自己應該是每個人的最大責任,也為了孩子,家長把自己過好過開心,就是對孩子、自己、與家庭的最大祝福。

2.人都有期待、感受、需求、渴望、與觀點。

當一位家長很辛苦地要求孩子努力唸書、得到好表現時,他可能有很複雜的心理狀態,就彷彿水面上的冰山一角下,藏著好多情感,舉例如下:

案例行為上嚴格要求孩子努力唸書獲得好表現的父母

觀點:孩子一定要得到好學習表現,自己才會是好父母。
期待:孩子的學習表現,就是父母教育與素質的展現。
感受:擔心的孩子表現不好,自己很糟糕、丟臉、和無法接受。
需求:需要成就感、被讚美、被肯定。
渴望:希望自己能夠做好父母角色,甚至很成功的父母。

此時,我們是否能夠看見,父母也是人,在當父母時,內心也是有需求和感受的,這時候我會邀請此為家長想想,自己跟孩子的關係中,是否除了課業有其它讓自己可以感受到成就、讚美、與肯定的。而在孩子眼中自己是不是一位很成功的父母,還是說自己希望被誰認為是很好的父母。

當案例父母可以理解說,原來自己會渴望著當好父母,也是因為自己有希望被肯定、讚美的正向感受時,而他記起孩子在家人關係中、興趣表現中、同儕互動中都有優點,也讓自己覺得驕傲,他就可以滿足自身「當好父母」的期待了。

3.自愛並不是自私。

一但認識到,
再親近的人之間,
也存在著無窮的距離,
如能愛上兩人之間的距離,
讓彼此在遼闊曠野上欣賞對方,

那麼,
並肩而行的美好生活,就會滋長。
里爾克,《書信》

人需要了解自己的需求、說出自己的需求、追求自己的需求,
不然在這個世界上不會有其他人理解你要什麼。

我有遇過爸媽對我說,怎麼可能不把孩子放第一位,
怎麼可能不為了孩子擔心、憂愁、計畫、準備、與照顧。

但父母還是要照顧自己,僅僅是因為在這個世界上,
能夠了解與疼愛自己的還是自己。

暑假讓親子關係增溫的三個方式

愛自己、愛孩子、也讓自己愛上跟孩子的互動,
建議以下三點,提供父母可以嘗試跟孩子創造出正向的互動。

1.多說「我訊息」

試著讓溝通當中,沒有要求與評價;
增加溝通當中的,感受、觀察,
試著用和緩、溫柔的語調,
和不緊繃的臉部表情說話。

我訊息有四個部分:
1、對方行為 ;2、行為影響; 3、我的感受; 4、我的期待。
透過將原本可能讓孩子感覺被指責與要求的一句話,
拓展成家長所看到所要求的事情,
會讓小孩部會覺得這麼威脅、被要求、與逃避溝通。

案例
甲:你總是沒有辦法好好專心寫作業。
乙:我希望你不要一直花時間打電動。

我訊息的例句
甲:我看到你沒有辦法好好專心寫作業,可能會讓你寫不完,進而影響到學習進度,會讓我擔心,你想不想跟我說說怎麼了?
乙:我常看到你在打電動,在好奇你一天想要打電動打多久,因為會排擠暑假做其他事情的時間,所以我希望知道你怎麼安排打電動時間,和我期待你還有安排學習時間。

2.創造家庭時間「看電影」學習人生道理

講要跟孩子講道理?要不要換個方式看看。
第一、創造家人專屬時間,一起待在客廳好好專心看電影。
第二、家長可以挑一部對自己感動,並期待孩子學習的電影。
第三、在電影後,輕鬆地與孩子聊聊對電影的感受與想法。
注意:不要將討論變成考題,不要把引導變成洗腦。

尊重也接受孩子對影片的看法,
而父母也可以分享對於電影的感動,
和對於自己思考與行為的影響。

3.寫一封家書,回顧這一年,也勉勵孩子的成長。

經歷了一年,孩子也往上升了一個年級。不過這一年過得好或是不好,邀請家長可以聚焦在這一年與孩子彼此之間的關係。

回顧這一年所發生的事情,
不開心的事請可以勇敢的提出來,試著孩子一起面對與成長;
覺得抱歉與虧欠的事情也可以說出來,讓孩子理解爸媽只是累,不是不愛;
看到孩子的變化、心思、與細膩之處,讓孩子知道他一直被關愛;
回憶那些親子和家庭間美好相處的回憶,讓這些回憶雋刻在心裡。

帶領菁英活動的時候,當導師將家長寫給孩子的信時,
沒有一個孩子不看、沒有一個孩子不在意、和很多孩子哭了,
因為,孩子誕生在這個世界上最渴望的就是被父母好好愛著、看著了。

請勇敢地寫寫信給孩子,
做不好的可以吐槽但是安撫,
做得好的可以鼓勵與感到驕傲,
讓親子之間的溝通少了評價與要求、多了感受與期待,
一定會讓逐漸增溫的親子關係,成為彼此最好的力量與依靠。

--

--

生活咖lifeholic
生活咖lifeholic

Written by 生活咖lifeholic

六位諮商心理師從理想到生活的Medium。 https://www.facebook.com/werlifeholic/ 臉書粉絲專頁為您選讀

No responses yet